附件1:
楊浦區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
申報評審書
成果名稱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行為適應策略研究
申報人 朱金琍
申報人所在單位 上海市十五中學
聯系電話 021-65893422
填表日期 2013年10月25日
楊浦區教育局
2013年9月
填 表 須 知
一、本表用計算機認真如實填寫,封面上方4個代碼框申請人不填,其它欄目申請人用中文填寫。
二、本表報送一式二份,打印時請用A4復印紙(210×290毫米)打印并在左側裝訂。
三、成果名稱應簡明、準確,與成果鑒定證書的名稱基本一致。申報單位按單位和部門公章填寫全稱。
四、成果鑒定書統一裝訂在本表的后面。
成果名稱 |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行為適應策略研究 |
成果分類 |
成果范圍 |
A |
A基礎教育 B學前教育 C職業教育 D成人教育 E特殊教育 F其他 |
成果內容 |
C |
A綜合 B教育管理 C德育、心理 D語文 E數學 F外語、雙語 G物理、信息 H化學、生物 I政、史、地 J音、體、美 K課程教材 L活動、游戲 M其它 |
所屬系統 |
A |
A 中學 B 小學 C 幼兒園 D 教師進修學院 E 業余大學 E教育局 F 成人職業教育 G 其它 |
申報人 |
姓名 |
朱金琍 |
性別 |
女 |
民族 |
漢 |
出生年月 |
1960年3月 |
學歷 |
本科 |
專業職務職稱 |
中學高級 |
行政職務 |
校長 |
工作單位 |
上海市十五中學 |
電子信箱 |
|
通訊地址 |
楊浦區懷德路110號 |
郵政編碼 |
200082 |
聯系電話 |
(單位) (家庭) (手機) |
主 要 研 究 者 |
姓名 |
年齡 |
單 位 |
職稱/職務 |
對成果的主要貢獻 |
朱金琍 |
52 |
上海市十五中學 |
中學高級/黨支部書記 |
負責人 |
蔣鳴 |
44 |
上海市十五中學 |
中學一級/黨支部副書記 |
分管領導 |
劉京 |
44 |
上海市十五中學 |
中學一級/德育主任 |
組織者 |
趙敏 |
34 |
上海市十五中學 |
中學一級/科研主任 |
研究者 |
徐雁 |
29 |
上海市十五中學 |
中學二級/班主任 |
研究者 |
衛愷 |
27 |
上海市十五中學 |
中學二級/綜合治理 |
研究者 |
陳潔慧 |
33 |
上海市十五中學 |
班主任 |
研究者 |
項目來源和課題級別 |
A. 教育部(重點、立項、規劃) B.上海市(重點、立項、規劃) C. 楊浦區(重點、一般、規劃) D.學校(重點、一般) E.√ 其它 |
成果表達形式 |
實踐個案、德育論文 |
研究起止時間 |
2009年 |
2013年 |
何時在何種刊物(包括報刊、雜志、書籍上公開發表) |
|
何時在何種會議上交流介紹 |
《讓農民工子女養成好習慣》區農民工同住子女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協作組優秀案例評選鼓勵獎; 《老師,和同學們在一起,我很快樂》區農民工同住子女教學優秀案例評選二等獎; 《萬紫千紅總是春》區農民工同住子女教學優秀案例評選二等獎; 《把愛和信任一起給學生》區農民工同住子女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協作組優秀案例評選鼓勵獎。 |
申報理由 (實踐性、科學性、先進性) 在我國城鄉之間,每天流動著上億農民,農民工已經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這些農民工的身后,有著數千萬未成年的子女。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鄉之間的特殊群體,他們的教育問題也是這些流動農民的心頭之痛。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是當前農村和城市義務教育中的難點之一。農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也是黨和政府高度關注并著力解決的問題。 農民工同住子女的融入問題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近年來我校外來務工子女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已占全校學生人數的65.04%。近年來我校一直關注農民工子女的融入教育的,將其作為學校德育發展和研究的課題。了解外來務工子女在本地公辦學校就讀在行為方面種種不適應現象,獲得了相應的數據,2009學年我校承擔了“外來務工子女行為適應”課題,對此尋求一些解決問題的教育對策。期望通過努力,為本校的外來務工子女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成長環境,以促成他們更快更好地融入現代城市生活,對多元文化產生認同感,具有在不同文化環境下生存的能力。 依據楊浦區區情(人口導入大區),依據我校學生的特殊性(生源較差、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同住子女數量多,目前占全校學生數80%以上)這一校情。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同住子女行為如何適應上海的教育環境一直是我校關注的問題,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深入探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同住子女行為適應”的方法、途徑,形成客觀的評價體制。通過德育處、團隊、班主任及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抓好“行為細節”的檢查落實,著力提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同住子女的行為適應和學習能力,使他(她)們盡快融入我校的教育、教學環境。 |
研究成果內容提要 (總體思路、主要觀點、創新價值、實施過程、成果要點) 總體思路: 根據黨的十六大所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建立和諧校園”,從“辦人民滿意的學校”、“一切為了學生”這一大局著眼,以促進十五中學的發展為立足點,整合學校德育教育資源,優化德育教育和有效教學的方法,加強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同住子女的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依據學生的年齡、身心特點,從我校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同住子女的實際出發,學習借鑒他人對相關內容的探索和實踐,尋求適合這一特殊群體行為習慣、促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和策略。 創新價值: 通過理論與實踐研究,探索符合時代要求的、良好的中學生行為習慣,形成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對策;尋求提高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同住子女學習成績的良策,使他(她)們形成熱愛學習、努力向上的角色面貌。 實施過程: 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研究: 1、培養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同住子女基本的良好行為習慣,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做事和學習的基本習慣; 2、促進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同住子女健康人格發展,初步探討良好行為習慣對青少年人格發展的影響及相應教育策略; 3、努力尋求并探討適合我校校情和校園文化發展需要的基本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養成的有效策略。 成果要點: 1、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同住子女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完成調查報告; 2、形成行為細節觀察點的四個篇章(見附錄),并由每個班級認領一個小細節,組織一次以該觀察點為主題的主題升旗儀式,并形成思考,撰寫對應的行為改變策略。 3、 課題組成員結合工作實踐撰寫教育案例,及時完成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
申報人所在單位推薦理由 |
單位蓋章 負責人(簽章) 年 月 日 |
學科專業組評審意見 |
專業評審組長簽字 年 月 日 |
區教育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評審意見 |
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 |
區教育局審核意見 |
公章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