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新課改中對師生角色的定位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改和小班化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必然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小班化教育環境下,由于班級規模較小,教師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態,對每個學生的指導時間、投入的精力也成倍增加;學生則擁有更多小組學習和個別化學習的時間,占有更豐富的教育資源,因此在小班課堂中開展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更好落實、更有成效。
【教學說明】
《石縫間的生命》一文,文字質樸自然,在淡淡的敘述中滲透著對石縫間渺小、倔強生命的贊美。無論是名不見經傳的野草、蒲公英,還是巍然挺立的松柏,都為了生存、為了生命的價值而努力地吸吮著陽光雨露。文章所著重闡述的三種植物,同學們都非常熟悉,于是在第一環節采用了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完成“石縫當中究竟有哪些生命在那里生長著呢?”這一問題,理清文章的主要內容。第二環節,“我最喜歡哪一種生命”,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此同時教師進行課堂巡視,當發現多數學生把目光聚焦在了松柏、蒲公英的身上,而忽略了在石縫間艱難生長的渺小的野草時,從而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探討其喜歡的具體理由,細細品味文中描寫細膩的語句。文章第8小節有這樣一句話:“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飄落在石縫間而凄凄切切;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尋求最艱苦的環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從而錘煉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對于閱歷尚淺的初中學生來說,如何正確地、充分地理解它是一大難點,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于是就給學生提供了兩個富有趣味性的故事“農夫和驢子”和“鑿壁偷光”,和學生們一起探討研究,促使學生樹立在逆境中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實例】
《石縫間的生命》教學片斷
師:石縫當中究竟有哪些生命在那里生長著呢?請大家在文章里面找一找,有哪些生命在那里生長。
生1:第4小節“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無名的野草,春綠秋黃,歲歲枯榮。”石縫間有無名的野草。
生2:第5小節“或者就是一團一團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石縫間有小小的山花。
生3:第6小節“就在那石巖的縫隙間,還生長著參天的松柏,雄偉蒼勁,巍峨挺拔。”石縫間還有參天的松柏。
師:有野草、有山花、有松柏,大家來看一看,三種生命(植物)當中,你最喜歡哪一種,請把有關內容圈畫出來,我們大家可以交流一下“我最喜歡哪一種生命”。
(生先圈畫,后發言)
師:我發現同學們有圈畫的好習慣。我想要聽聽大家的意見,在這三種生命中,“我”最喜歡哪一種?
生:我最喜歡生長在巖石中的松柏。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別的意見?
生:我喜歡石縫間的蒲公英。
師:好的,你呢?
生:我喜歡的是野草。
師:其實在剛才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10個同學喜歡松柏,有8個同學喜歡的是蒲公英,只有4個同學喜歡的是野草。現在我把同學們分成四組,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說說你們喜歡它們的理由。
(生分小組討論,每組1人選野草,2人選蒲公英,2-3人選松柏)
師:從上面的選擇看,同學們的目光更集中于松柏與蒲公英,我想一是因為作者本身對這兩者著墨較多,二是因為同學們已被它們的美麗、堅韌與高大、頑強所感動……接下來,我想跟著四個小組的同學們一起細細品味一下那些在石縫間生長的野草。請喜歡野草的同學先來說說。
生1:我喜歡無名的野草,跟松柏相比,它十分渺小,但是它有這樣頑強的生命力,我對它感到很敬佩。
師:這位同學說它跟松柏相比十分渺小,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呢?
生2:第4小節第3行“它們有的只是三兩片長長的細瘦的薄(báo)葉”。從“兩三片”和“細瘦”可以看出它們長的葉子十分少,而且營養很不足。但它們卻是那么頑強地向上生長,從中可以看出它們十分堅強。
師:還有嗎?剛才我們這位同學講了它們的葉子非常少,而且葉子的形態是長長的,是細瘦的,是薄葉,從中可以看出它們能夠吸收到得養料非常少。看看“它們”在文章里還有沒有?
生3:它們只為了少向母體吮吸一點乳汁,還要自去尋找那不易被覺察的石縫。
師:它還要自己去尋找,是的,是自己去尋找。還有沒有?除了它的細葉,除了它的葉量很少以外,它還發生了哪些變化?
請一個同學把有關野草生長特點的這些內容朗讀一遍。
(生朗讀)
師:大家看一看,除剛才我們講的葉子數量、形態以外,野草還發生了一些什么樣的變化?還有一點,大家找到了嗎?在它一簇一簇瘦葉下自己生長出根須,那么,它這樣生長的目的是什么?
生:它們自己去尋找供身體生長的營養。
師:它們是為了少向母體吮吸一點乳汁,自去尋找。這跟我們第2小節當中“要自己去尋找”又是一致的。所以從這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出它生長非常艱難,那么我們怎么來理解它們這種生長的特點?
“這就是生命。如果這是一種本能,那么它正說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貴,生命有權自認為輝煌壯麗,生機竟是如此這樣的不可遏制。”怎么來理解?
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即使本身沒有多少能量,但是也可以去尋找適合生存的一些養分。
師:對。當它被不定的風吹到石縫當中時,它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生根,要活著,活著就是它生命的本能。它既然不幸落在了這個石縫里,就是要想盡辦法地活下來。就如文章所說,“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貴”。所以,我們對活著要有一種尊重,一種尊敬,要很好地活著。文章寫無名野草時講到“生機竟是如此這樣的不可遏制”,表現了野草的這種頑強生命。
【教學感悟】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小班化教學是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非常恰當的學習方式。在小班化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采用分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創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助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助互動的氛圍,使學生個體得以創造性的學習,從而使學生在主動、輕松的學習活動中提高綜合素質。“善待差異,激發潛力,張揚個性”,古人尚有因材施教,我們更當發揚光大。總之,今后我要不斷地認真總結和反思,進一步借鑒別人的先進理念和經驗,進一步豐富充實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密切聯系班級的實際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策略,努力使自己真正做到“面向每一個”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