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在楊浦區英語教研員盧璐老師帶領下,全區初二年級英語教師蒞臨我校揚州路校區,進行了區創智課堂初中英語自適應學習項目暨初二英語教研活動。

首先,我校青年教師陳文璟老師進行了牛津英語8A第六單元More Practice閱讀泛讀教學課展示。在盧老師的指導下,陳老師認真學習和領會了泛讀教學的特點,通過三次對外星人形象的描述或繪圖,把整節課很自然地連貫起來。在教學過程中,陳老師借助初中英語自適應學習項目平臺——來了網,讓學生通過閱讀排序來了解文本結構安排的順序,信息技術為老師提供了快速、準確的數據分析,便于老師清楚地了解學生是否讀懂了文本中出現的時間順序,為后面的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和準備。

課堂展示
在隨后的評課環節,思源中學孫赟老師和上外雙語蔡嫻老師作了精彩的點評。兩位老師都表示,這節課對大家今后開展文本泛讀教學有很好的示范意義。陳老師對閱讀的主線“外星人的形象”抓得很準,讀前、讀中都設計了任務讓學生去畫一畫外星人、寫一寫描寫外星人的具體信息、說一說自己的理由,培養了學生多種語言技能。

孫老師認為面對這么復雜的一篇文章,老師通過閱讀任務和問題的設計,在引導學生抽絲剝繭、一層一層地把謎底揭開的同時,又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又收放處理得當。

蔡老師首先認為陳老師在讀前、讀中階段都設計了“預測”故事情節的任務,讓學生去運用這樣的閱讀微技能,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陳老師對細節的處理也很到位,看得出老師在培養學生通過閱讀獲取具體信息的能力方面有長足的訓練。
教研員盧老師以這節泛讀課為例,為初二英語教師作了關于如何上好閱讀泛讀課的微講座。盧老師指出,這篇閱讀文本類型為科幻小說,這個故事的情節,對學生本身并沒有太大的理解問題,所以教師在這節課當中起的更多是穿針引線的作用,就像這節課上老師用了三個任務去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首先陳老師用學習單上第一項非常明確的任務——尋找關于外星人和飛船的信息,讓學生去捕捉外星人第一印象。學生抓住了文章中最主要的兩個外星的外貌,從而跟自己已有的經驗形成一個銜接,因為插圖和文字對外星人的描述都像楊利偉飛到天上去穿的宇航服。緊接著老師讓學生關注第2個最主要的角色Tina,讓學生去繪制Tina的外形,就是在引導學生通過文章當中已有的一些線索,來推斷出原來是地球人來到了一個未知的星球。最后一個活動,學生們已經知道,文中所謂的外星人就是地球人的時候,讓他們去猜Tina的哥哥在給爸爸的那張紙條上寫的到底是什么,并試著寫出內容。最后呈現文本的結尾,讓學生體會到科幻類故事常用的surprise ending,由此引出了開放性的結尾續寫,給了學生發揮想象的空間。

最后,盧老師總結了本次活動,并和大家分享了精讀與泛讀教學的區別:精讀是教師向學生傳遞閱讀策略和技能,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文本閱讀、理清文本脈絡結構乃至言外之意;泛讀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通過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去運用學過的閱讀技能,大量的時間要還給學生。
我校英語教研組全體教師參與了此次活動,研究閱讀教學,我們一直在路上。再次感謝教研員對我校英語教學的指導!